■ 资金管理中心 苏晓红
读书的确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。很多年来,我喜欢各种散文随笔,那种轻的、飘的文艺范儿,是在日常的家长里短和工作的七零八落之外一个放空的地方。直到顺风顺水做了几年的交易亏了一次,才开始五雷轰顶般逼着自己重新学习交易技术,历史、政治、哲学、心理,长长的书单一点点啃下来,厚重的实用主义之门徐徐打开,竟是别有洞天,相见恨晚。
去年,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先生离世,看了很多悼念的文章,想到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他的报告,用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分析长周期下大宗商品2016年的走势,当时十分折服并拍照留存,到今天回过头看看他当年的分析,竟是对了大半。对冲基金历史上另一位卓有成效地运用康波理论的分析师是弗兰克·席鲁夫,因为准确地预测了1973-1974年美国市场的暴跌和之后的反转,三年的业绩就占了整个70年代所创造利润的大部分。与弗兰克的辉煌相比,周先生短寿,他的预测尚需时间来验证,然而周先生久病,体会了生死无常,他的报告也许更超然一些吧。
看了大量的书,也做了大量的交易,吃了许多亏,逐渐积累起经验来。想起读研究生的时候,为了学位纸上谈兵地去做所谓的“研究”,东拼西凑,不知所云,懵懵懂懂还没入门就毕了业。多年兜兜转转,到了不惑之年,才想明白究竟应该怎样高效率地学习,也才找到了实用主义经济学的榜样。44岁的周金涛走了,然而比格·巴顿斯直到70岁还在学习还在投资,我的偶像Peter花甲之年也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,漫漫长路有这么多榜样可做借鉴,就是寂寞一点也是有意思的。
周先生说,人生也是一个周期,也有自己的波长。迈过40岁的大门,怎么努力都觉得不够。人生无常,没有人能预测到生命之波能有多长,那就更勤奋一点,让人生的周期更圆满一点,不留遗憾。